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信息 > 新闻动态

行知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和研讨”课程讲座第一讲举办

时间:2025-11-08
浏览量:

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国际视野,深化他们对全球高等教育合作的理解,激发他们参与国际交流的热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和研讨”课于11月6日在逸夫楼707教室举办了以“行知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国际化项目”为主题的课程讲座,这也是系列课程讲座的第一讲。本次讲座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段晓芳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论和研讨”课程负责人鲁春霞副教授主持讲座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旨。


1.png


段晓芳立足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优势、国际交流概况、培养模式、项目类型与申请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交流项目等五大主题展开系统而生动的阐述。她指出,国际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提升学生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更能增强其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的适应力与领导力。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多国知名院校建立了紧密联系,推动学生海外交流项目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蓬勃发展,形成了“4+0”“2+2”“3+1”等多元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在项目申请方面,高校普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除要求良好的学业成绩外,还对语言能力和专业匹配度提出明确标准。


2.png


段晓芳强调,未来高等教育将构建更具系统性与前瞻性的国际化育人体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她鼓励同学们勇敢迈出第一步,主动把握学校提供的优质资源,在“行知世界”的实践中拓宽眼界、锤炼能力、塑造格局。同学们也表示,通过此次学习,不仅对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有了全面了解,更坚定了未来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全球竞争力的信心与决心。


3.png


本次课程讲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将全球治理理念、跨文化比较方法深度融入专业启蒙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成长注入了新动能,更推动培养模式从本土化向全球化延伸,有助于学生在全球语境中精准定位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这种开放协同的育人格局,既丰富了“大思政课”的实践形态,也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提供了方法论支撑与实践范本。















  •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院

  • 邮编:100083

  • 电话:010-62334199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 | 版权所有 ©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