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Faculty
教师信息

李晓光

院系: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

职称:教授

邮箱:lucy@ustb.edu.cn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学术兼职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北京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CSC)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评审专家,等等。


教育工作经历

    1985.09-1992.07 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西方哲学)学位

    2001.09-2005.01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位

    1994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社科系哲学教研室、文法学院社科系、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任教。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2009.09-2018.11)。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带头人。

    2002.06-2002.09 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Hayward)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6.06-2006.09 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 Bendigo)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精读(博士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

    曾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本科生)、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本科生;双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硕士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硕士生)、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研究生)、行政伦理(MPA),等等。

主要著作、译著

    李晓光《马克思恩格斯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

    李晓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专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年

    李晓光、孙文营、杨彦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导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

    李晓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

    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地质出版社1998年


主要论文

    《研习经典著作,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光明日报》(理论版)2020年8月10日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光明日报》(理论版)2019年8月26日

    《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央党校主管《党政干部参考》2018年1月(下)全文转载)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吸纳社会性别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主义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年第6期

    《经典著作研习推进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年第6期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路径及其当代启示》《国外理论动态》2018年第3期

    《〈共产党宣言〉对各类“社会主义”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理路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年第2期

    《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版)2017年9月12日

    《让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具实效性》《光明日报》(评论版)2016年9月1日

    《被建构的多维社会身份——基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关于个体社会身份阐释之探析》《西部学刊》2017年第12期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引领社会思潮主渠道的原则与方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11期

    《从西方文化霸权探析中华民族文化安全性隐忧——萨义德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之阐释与警示》《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4期

    《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策略及其实践路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期

    《把经典著作的研习贯通到“原理”课教学过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第12期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8期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2期

    《论提问式教学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有效运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9期

    《阶级、性别、种族与女性身份认同》《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从异化劳动到性别异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自由、平等、公正:女性主义的哲学沉思》《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

    《关于委内瑞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两篇评论》《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8期

    《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西方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转型》《思想战线》2005年第2期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浅论行政伦理责任的理念与实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英国学者唐森评坡兰对列宁<国家与革命>的批评》《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第4期

    《论巴门尼德“存在”范畴的历史地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2期

    《试论主体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四有”新人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教育探索》2000年4期

    《学习化社会呼唤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艺术》2000年第9期

    等等。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对错误社会思潮的分析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6-2021)

    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基于经典文本阐释的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2-2025)

    主持“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改方案试点”项目(博士生选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点)(2010-2011)

    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社会思潮研究”(2016-2020)

    参与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年来新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2021-2025)

    参与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项目(2015-2017)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科技大学精品文科项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5-2016)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基础理论研究基金“文化全球化、文化霸权与中华民族文化安全性问题研究”(2012-2013)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基础理论研究基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基础及基本路径研究”(2010-2012)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度科研基金课题“阶级、种族、性别与女性身份认同”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校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性别解读”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校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校奖励项目“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

    主持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校级自选课题“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女性主义解读”

    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度精品文科项目“以习近平回信精神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究”

    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度精品文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度精品文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度精品文科项目“多样化社会思潮影响下中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等等。


主要荣誉

    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018)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名师(2021)

    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2020)作品《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荣获2020年度“宣讲家杯”优秀报告(党课)征集和展播活动“优秀作品”

    北京科技大学第30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

    北京科技大学第26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

    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018)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名师(2021)

    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2020)

    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员(2023)

    作品《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荣获2020年度“宣讲家杯”优秀报告(党课)征集和展播活动“优秀作品”

    北京科技大学第30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

    北京科技大学第26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

    北京科技大学第25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

    北京科技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教育奖——研究生教学优秀奖”(2019)

    北京科技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教育奖——研究生教学优秀奖”(2016)

    主讲的硕士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获“北京科技大学2010年度研究生免检课程”

    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获评北京科技大学优质课程(2012)、精品课程(2013)

    第三届北京高校“两课”优秀课堂教学奖三等奖(1999)

    第二届北京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讲课比赛二等奖(1999)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教育部优秀奖(1998)

    “试论巴门尼德‘存在’范畴的历史地位”一文获北京市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第12届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

    “试论主体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一文获北京市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第13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

    “对黑格尔及其哲学的再认识”一文获北京市高教学会哲学研究会第14届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2)

    等等。



  •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院

  • 邮编:100083

  • 电话:010-62334199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 | 版权所有 ©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