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力量

Faculty
教师信息

刘文霞

院系: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职称:副教授

邮箱:

主要研究领域: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政策、科技伦理

学术兼职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会员

教育工作经历

    1987~1991在河南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1~1994在河南焦作教育学院物理系任教,

    1994~1997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7~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其中,2011-2012在清华大学做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1、自然辩证法(硕士);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硕士);

    2、科技史专题研究(硕士);

    3、工程与技术哲学研究(硕士);

    4、科学思想史(硕士);

    5、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硕士);

    6、现代科技概论(本科);

    7、大学生社会实践(本科);

    8、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


主要著作、译著

    1.《伟大孤独者的遐想——哲人科学家爱因斯坦 》(著者)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物理学哲学》(译者) 河北科技出版社,2000。

    3.《科技文明探析——数字时代的科技 文化 军事》(参编) 解放军出版社,2001。

    4.《自然辩证法教程》(参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5.《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什么》 (著者)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6.《科学技术元论》(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7.《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参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8.《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9.《工程伦理学》(参编),高教出版社,2014。

    10.《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11.工程技术哲学讲义(独撰),校级讲义,2015年

    12.《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21。


主要论文

    1.人与自然关系新认识及环境论理学发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3期。

    2.民营科技企业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南方经济》2004第9期。

    3.探寻科学的和谐乐章――爱因斯坦与音乐,《 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4.当世界变成了一堆数字,《科技导报》,2012年12期。

    5.审美视角中的艺术与科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1年第6期。

    6.自然的价值与环境论理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2年第1期。

    7.论研究生学习科学史的重要性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2年 6月。

    8.论科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3年 第1期。

    9.论爱因斯坦的统一性思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3年第3期(人大资料转载)

    10.网络道德的思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3年6月。

    11.生命伦理的思索,《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4年1期

    12.论自然辩证法对培养科技人才的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自科) 2005年6月。

    13.论新世纪科学与人文的交叉与融和,《湖湘论坛》2005年第5期。

    14.高技术产业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18期。

    15.大力推行科学普及 构建繁荣和谐社会,《湖湘论坛》2008年第4期。

    16.中国近代科学发展脉络,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2008年 8月。

    17.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与发展初探 ,《科教导刊》2009第1期。

    18.发挥高技术产业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1期。

    19.新世纪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科教导刊,2010年10月总第64期。

    20.自然辩证法课程案例教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2011年8月。

    21.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研究,《科教文汇》,2011,10月。

    22.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影响因素研究,《科教文汇》,2013年第8期。

    23.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影响因素研究,《科教文汇》,2013年8月。

    24.爱迪生发明工厂的管理创新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5月。

    25.MOOC背景下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社科基金项目论文集,2014年1月。

    26.让绿色技术点亮中国梦,北京大学出版社,论文集,2014年10月。

    27.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5年5月。

    28.学生社会实践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

    论文集,2015年6月。

    29.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研究,《科教文汇》,201710期。

    30.数字化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科教文汇》,2018年8月。

    31.发展绿色技术,建设生态文明,《科技与创新》,2019年1月。

    32.爱迪生工业实验室成功因素研究,《科技与创新》,2020年12月


主要科研项目

    1.高技术产业中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关系 ,国家发改委项目,2005。

    2.自然辩证法多媒体教学改革,学校项目,2005。

    3.自然辩证法教材改革,学校项目, 2006。

    4.北京科技大学硕博人文论坛建设,学校项目,2008。

    5.科学普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学校项目,2008。

    6.自然辩证法对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学校项目,2009。

    7.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现状分析,学校项目,2009。

    8.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学校项目,2010。

    9.科技管理创新案例研究,科技部项目,2010。

    10.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分析,校项目,2010。

    11.研究生新课程试点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项目,2010。

    12.首都科技拔尖人才成长因素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2011。

    13.博士生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改革,教育部,2011。

    14.科技安全调查 ,国家科技部项目,2006。

    15.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项目,2013。

    16.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研究,学校项目,2014。

    17.自然辩证法教材编写,学校项目,2014。

    18.技术哲学讲义编写,学校项目,2015。

    19.研究生发展基金,自然辩证法教材编写,学校项目,2016年。


主要荣誉

    1.获2002年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2.获2003年校级论文二等奖。

    3.获2006年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4.获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十一届优秀教材二等奖。

    5.获2013年冶金教材三等奖。

    6.获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社会调研成果二等奖。

    7.获2015年第26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8.获2017年第27届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荣誉称号:

    1.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贡献教师奖,2012

    2.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2014年。

    3.第三届研师亦友——我最喜爱的导师提名奖,2016


  •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院

  • 邮编:100083

  • 电话:010-62334199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 | 版权所有 ©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